热门测试 |
|
|
|
|
|||||
---|---|---|---|---|---|---|---|---|---|
热门栏目 |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
||||||||
热门专题 | |||||||||
|
|
|
|
|
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干预
心理社会干预是抑郁障碍社会人群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学校和职业场所人群中,从疾病预防和控制角度计,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对防治抑郁障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干预和家庭教育
目标主要针对已明确诊断抑郁障碍患者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传授与抑郁障碍防治康复有关 的知识并训练应对技巧,使家庭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其效果主要有:①改善家庭氡围;②减少 环境中过分的不良应激;③减轻照料者的心理负担,④提供针对患者症状和疾病行为的应对策 略和训练技巧;⑤提高维持治疗的依从性;⑥预防抑郁障碍的复发。
家庭干预的方法一般可采取多个家庭参加的集体治疗方式或单个家庭的个别化治疗方式。 集体干预以l0-30个家庭中主要承担照料的亲属参加为宜,便于在接受知识教育中结合讨论,不 同家庭间相互交流沟通,以利于减轻无助感和孤立感,可获得较大的干预效应。若某个家庭会 顾忌一些隐私或存在某种特殊情况时,则个别家庭治疗较为适合。个别家庭治疗时根据需要可 有患者在场或不在场两种情况。患者不在场有时可避免一些不同观点的矛盾冲突;如果干预涉 及改善不当行为内移时应鼓励患者的参与。
危机干预(心理热线)
目标主要是减轻和消除抑郁障碍患者出现的消极自杀观念和行为,并在人群遭遇重大意外 事件或突然打击,无法维持心理平衡,产生巨大精神痛苦,甚者导致消极自杀等极端行为时, 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达到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的 目的。
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是灾后人群,其适应范围还包括:①丧失因素:即求助者和当事人面 临居丧、破产、失窃、下岗、失业、患病、致残、失恋、离异、受辱、被殴打或遭强暴,地位 和尊严的丧失以及事业和追求的受挫等危急突发疹件等;②适应问题:多指重大变迁后面对陌 生的新环境或状态时超出习惯的应对能力,一时难以适应,包括新生入学或转学、战士复员或 退伍、干部退休或离休、初为人媳或入赘、子女另居或“离巢"、客居异地或他乡,以及移民中 的“文化休克"现象绔,均可产生应激性抑郁症状;③矛盾冲突:即面临各种急需作出抉择的内 心矛盾或旷日持久的心理冲突等状况,例如弃学从商的无奈、商海沉浮的苦恼、股市涨跌的揪 心、荣辱得失的计较,迫于现实趋俗的懊恼与良心道德的自我谴责等,均可导致心理危机;④ 人际紧张:在家庭中夫妻、婆媳、亲子以及兄妹等成员之间和社会上上下级、同事、邻里等交 往之间,严重的或持久的人际纠纷使某些人群极易陷人心理危机。诸如此类的心理冲击都可能 导致抑郁障碍的发生、延续或复发。
危机干预可有多种方法和策略,兹以电话危机干预为例。电话危机干预又称“心理热线”, 是近十余年中我国部分城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新发展的一种公益救助形式。由于通过“心理 热线”施行危机干预,有着简便、及时、经济且保密性强等优点,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和电话 的普及,应是一种较有发展前途的服务方式。但是与直接面询的危机干预比较,也有某些难度 和局限性。因为互不见面,声音是获得信息及施行干预的唯一途径。热线服务者的任务是,迅 速从声音、语调、语气及简洁应答中判断来电者的心理状态。基本干预策略是先稳住对方的情 绪,导其倾诉,晓之以理;然后,对特殊个案和紧急情况给予相应的援助,例如,发现可能是 具消极轻生倾向的抑郁障碍患者,只要来电者不拒绝,尽可能约其面询。面询危机干预的基本 方法为倾听、复述、评价及施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基本策略包括:①调整认知偏差;②改善 应对技巧;③指导松弛训练;④丰富生活内容;⑤扩大人际交往,建立支持系统。综上所述, 对抑郁障碍的危机干预,在我国社区服务中仍然是有待发展的领域,已有的经验、方法和效果 尚须作出科学的评估及验证,尤其是“热线电话”后续配套的现场紧急救援服务环节更是亟待 建立。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