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测试 |
|
|
|
|
|||||
---|---|---|---|---|---|---|---|---|---|
热门栏目 |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
||||||||
热门专题 | |||||||||
|
|
|
|
|
4 对不同脑区的影响
邱艳明等[15]研究发现,抑郁症模型大鼠存在下丘脑、前额叶等不同部位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改变,电针百会、印堂治疗,可以使下丘脑5HT含量上升,5HIAA含量下降,而对海马和前额叶DA、DOPAC的含量有降低作用。提示了针刺调整抑郁状态的作用靶点,在大脑不同区域的作用效应存在差异,而下丘脑和/或海马部位可能是针灸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效应区。
5 对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影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素家族之一,它的表达下调参与慢性应激抑郁症对海马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心理及物理应激能下降海马BDNF mRNA,提示与应激相关的抑郁症与海马BDNF有密切相关[16]。李文迅等[17]研究发现,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存在海马神经元凋亡现象,持续的电针百会、印堂可抑制慢性应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韩毳等[18]的研究也发现,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形态以空泡为主,电针百会、足三里对海马BDNF具有保护作用。
6 对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沈鲁平等[19]发现,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的GαI、Gαq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Gαo蛋白含量(吸光度)高于正常大鼠,阿米替林可以使其降低至正常水平,而电针组未有明显降低作用,提示了阿米替林和电针对大鼠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不同。李海燕等[20]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有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电针和氟西汀对血小板膜和血小板质不同亚型的PKC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同,提示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受体后机制不同于氟西汀。
7 小 结
针灸治疗抑郁证具有疗效显著、操作可行、无成瘾性等优势,相关的机制研究也逐年增多而深入,大大提高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抑郁症发病涉及中枢与外周的多个方面,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水平和信号传导功能等。然而,目前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多局限于单方面的独立研究,很少涉及多个机制。今后研究有必要关注针灸治疗抑郁症对不同方面相互关系的影响,以揭示针灸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系统性和规律。
你可能还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