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测试 |
|
|
|
|
|||||
---|---|---|---|---|---|---|---|---|---|
热门栏目 |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
||||||||
热门专题 | |||||||||
|
|
|
|
|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日前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称,巨大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能力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问卷显示,有 52%的大学生“想到毕业找工作就忧心忡忡”。
心理学家认为,求职大学生被高强度就业压力所“压”出的焦虑、沮丧、烦躁等不良情绪和心理,属于典型的“就业抑郁症”,其生理表现为失眠与食欲不振,心理表现为担心和郁闷,行为能力表现为做事效率低,生活规律紊乱,对大学生健康危害甚大,亟待心理抚慰。
认真分析,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就业郁闷、烦躁、心灰意冷,主要原因当然来自于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方面仍在蔓延的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机会大大缩水;另一方面应届毕业生人数年年飙升,今年高达 600多万,加之往年“存量”,就业“僧多粥少”的困境进一步加剧。
笔者亲戚的孩子今年从南京某高校毕业,近几个月马不停蹄赶了 20多场求职招聘会,至今工作仍无着落,他说他的同学类似遭遇很普遍,有的对就业已深陷“绝望”,整天靠睡大觉、看电视打发在校园里的最后“时光”。
但笔者以为,有两方面原因也不容忽视。一是招聘单位对求职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伤了学子们的自尊和求职热情。从报上读到,某高校一名女生先后在网上投了近 500份求职简历,居然无一回复,用人单位的极度冷漠让她潸然泪下。许多大学生反映,在人头攒动的求职招聘会现场,好不容易挤到了展台前,但招聘人员往往爱理不理,收下简历一言不发,甚至于瞄了几眼后当着大学生的面将简历扔进废纸篓,这令他们很伤心、很悲哀。二是大学生自身心理脆弱,缺乏信心。调查表明,近七成高校毕业生抱怨自己父母地位不高,学校牌子不硬,没有关系难就业,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外归因”心理和“怨妇”心态,把就业砝码寄托于外界因素,忽视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实力。
你可能还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