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测试 |
|
|
|
|
|||||
---|---|---|---|---|---|---|---|---|---|
热门栏目 |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
||||||||
热门专题 | |||||||||
|
|
|
|
|
这本彼得.布利金,与大卫.柯翰所合着的《为药疯狂》,原着 1999 年出版,三年后的如今才被选译到台湾来。由中译本封面底的‘作者介绍’可以了解,布利金是哈佛医学院毕业的精神医学教授,也是‘知名的生物精神病学反对者’。柯翰则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现任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社工系教授’。具如此背景,让本书说法极具可信度。
本书开宗明义,一起始就用‘警告:精神治疗药物有碍健康’,向读者明白表示:昔日得来‘精神困扰只要吃药就会好’的印象,不论来自广告、药局介绍甚至医师提供,都是片面真理,甚至几乎是谎言。‘所有这些药物都可能造成许多严重而致命的有害副作用,其中大多数还会造成戒断的困难,如情绪和生理的痛苦。有些药物会造成强烈的身体依赖性,并导致危及生命的戒断困难’(页 4)。
现代文明社会,各种生活压力纷至沓来。医药专业快速进步,我们(尤其是台湾人)长期不自觉认为‘有病就要看医师 / 吃药’,甚至觉得不吃药病就不可能好。在这种就诊先行意识压力下,临床医师不得不开立处方,以博得病患信任。以我个人的临床医疗从业经验,过去有些医师两相权衡,或许会开立相对较无害的维他命丸作为安慰剂。如今所谓‘医疗意识高涨’,似懂非懂又硬要装懂的病患或病患家属,以各种方式取得片面相关医疗知识,动辄质疑医师的处置和处方,导致医师为求自保,宁可在允许范围内,开立过多不必要的检查和药物。如此,虽然满足了病患 / 病患家属,保护了医师自身安全;就大处着眼,实是两败俱伤。
精神治疗药物,是许多会被滥用的处方之一。小自失眠,大至焦虑甚至精神分裂者的强迫病患镇静,医师开立无数药物来达到目的。台湾医疗环境,心理治疗与咨询的风气还未开,有情绪困扰的民众只能向精神科或家庭医学科医师求诊。医师解决这类问题的明显有效方法(或许也是病患所希望的),就是开立精神镇静药物。临床上发现,病患对药物的需求量总是与日俱增,甚至不得不多种药物合用,来同时针对不同问题,或是解决其中某药的副作用。每加一药,很可能副作用就多数种。于是往往左支右绌,折磨病患,也困扰医师。长此以往,病患往往自然接受了‘我是忧郁/狂躁/失眠/……疾病的患者,必须一辈子服药才能控制’的既定概念,医师也如此告知病患。却没有人想过:会不会自一开始,‘服药’这种作法就是错的?甚至就是造成日后不得不与药共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你可能还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