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表现症状和治疗方法
热门测试
热门栏目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热门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 抑郁症网 >> 抑郁症科普大全 >> 抑郁症诊断 >> 正文
许昌麟教授谈当前抑郁症诊断的泛化问题
作者:未知    常识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8             ★★★   【字体:

        一、抑郁症的患病率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据了解,当前世界十大疾病中,抑郁症名列第5位,其患病率已经超过了人们认为很常见的咽喉炎和冠心病。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到第2位,约13%~20%的人一生中曾有过一次抑郁体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在全世界范围内,有3亿4千万抑郁症患者,每年有1千万到2千万人有自杀企图。

        国内研究资料显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为28.5%~63.7%,而有自杀行为者中大约70%患有抑郁症。女性的抑郁症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青春期、绝经期、产后都是妇女抑郁症的高危时期。

         研究表明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5.2%~16.2%,女性可高达25%,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11.4%的成年人患抑郁性障碍。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抑郁症患病率推测为7%~8%;国内尚无专门针对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但于1982年和1993年两次进行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多地区(中心)调查发现情感性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分别为0.76‰和0.83‰,尽管患病率与20世纪80年代前相比约高出10~20倍,其可能性是对抑郁症的识别和诊断水平提高了;但抑郁症只是作为其亚型之一,仍然明显地低于西方国家,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二、诊断标准差异与抑郁症诊断的关系 目前一般认为对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应考虑为谱性疾病,包括严重程度不同和亚型,可表现为综合征(符合诊断标准)或亚型。由于中国分类系统CCMD-3中保留了神经症的病类,并在临床有更多的对神经症的诊断倾向性,可能是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检出存在差别的原因。

          目前虽然中国的情感性障碍分类界定与国际有影响的两大类诊断系统ICD-10和DSM-IV有所不同,但趋势是与国际接轨。例如CCMD-2R中有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而CCMD-3中增设了恶劣心境分型,将CCMD-2R中抑郁性神经症归在恶劣心境中,归属于心境障碍,这是一种重大的归类变动和进展,符合临床实际,在过去诊为抑郁性神经症的病人中,有一部分是属于恶劣心境病人,有一部分则是抑郁症病人。

          可见抑郁症检出率上升与诊断标准的差异及变迁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抑郁症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巨大,给家庭也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心理负担。在世界前十种致残和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五种是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名列第一。重症抑郁可高度致残,即便是单纯的抑郁症状导致的残废也比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严重。社会对于心理卫生的认识水平也随着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提高。

           公众重视抑郁症,因为绝大多数抑郁症病人是完全可以走出困境,重新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公众和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对抑郁症的认识普遍较前加深,综合性医院门诊对于抑郁症的识别率得到提高,抑郁症患者就诊率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社会因素也对抑郁症患病率的上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抑郁症诊断泛化倾向 20世纪80年代前许多医务工作者,对情感性障碍诊断过低,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严重扩大化,造成这种诊断偏差的原因是对疾病的概念认识不一致以及对疾病的临床现象学研究不深入。

           从70年代至今许多资料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所谓“分裂性”症状(幻觉、妄想等)在情感性障碍与精神分裂症鉴别诊断中的地位,认为“分裂性”症状并非精神分裂症的专有症状。这些症状,诸如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甚至紧张症等,在很多精神病如器质性精神病、情感性障碍等都可以出现。

           在临床上发现患者存在这些症状时,必须对疾病的过程详加了解、密切观察,以确定它们是在何种背景上出现。WHO组织的调查发现:Schneider一级症状可见于23%的典型躁狂症和16%的典型抑郁症。DSM-IV中明确规定:如有情感症状必须在精神病性症状之后出现,或持续时间明显较短,否则就不能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然而另一种倾向值得重视,即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DSM-IV介绍到我国,广泛为临床医师所熟悉后,临床上却有把抑郁症和其他情感性障碍扩大化的倾向,而诊断精神分裂症则相对严格起来。

           五、一些看法和建议 以前大家不重视心理卫生,不注意抑郁症这个问题,但现在抑郁症被提得过多,甚至将抑郁症等同于“不开心”,患者如此,医生也如此。医患双方将抑郁症理解的过于泛化,有历史造成的原因: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关于情感性精神病的命名,将重性抑郁叫做Melancholia,译为忧郁症;而轻度抑郁例如神经官能症、抑郁状态则采用Depression,译为抑郁症,两者之间有程度的区别。

           20世纪中期之后将两种称谓合并在一起都称为抑郁症,这就使年轻医生认为两者是一种病。另外,目前许多人认为心里不开心就是抑郁症,其实其中有些情况可归为应激反应。生活中“七情”(注:中医理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畅而引发各种疾病)总是存在的,环境影响情绪,把正常的“悲”的情况都解释为抑郁症不妥当。

           作为医生要诊断抑郁症必须有所区分。例如,许教授在门诊碰到一个求诊者,由于买的股票一直跌,故不开心,作为医生可以理解这种心情,这种情况是有一定应激原造成的,不可简单等同于抑郁症,否则会对求医者造成误导。抑郁症应是表现超出正常的情绪低落、自责等。如果碰到不好的事,也要表现得愉快,那岂不是变成情感不协调了?

            此外,各种相关的抑郁评定量表对抑郁症诊断扩大化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许多量表可作为研究之用,但并不适合作为诊断依据之用。许教授认为量表应严格使用,使用量表的一致性检验具有严格的规定。再者,临床工作中,若对抑郁症诊断扩大化、滥用,造成患病率数据很高,也会使人误解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以为中国老百姓都是生活在“不愉快”中。

            以往忽略抑郁症是由于不重视,然而现在对于抑郁症的诊断矫枉过正也是错误的,对患者也没有帮助,对其治疗也就不可能正确,对于解决这个问题许教授有如下建议:

            首先,对于年轻医生,切不可以“抑郁症”三个字简单诊断,要从等级、程度、产生原因多方面考虑。如果是明显由应激原因引起的,可予以“应激反应”等诊断(即以前诊断标准中的反应性精神病的诊断)。

            其次,有些表现为恶劣心境的患者其症状表现与本身的性格特别(Character)、人格特征(Personality)相关,或与心理要求过高、心理满足标准与现实情况不符合有关,可归为性格问题或是人格问题。在治疗上,如果是有应激原因的,不应完全依靠药物解决,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心理治疗,使患者对于疾病有正确的认知,切勿使病人盲目地全部依赖用药物解决。根据许教授的临床经验,应激反应之后出现的症状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淡化,治疗时不可急于加药。

            此外医生在适当场合也要尽力宣传多写点正确的科普内容的文章,也不能让求医者形成错误的“简单化”认识,这样才能对抑郁症患者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其三,若能开展定期监测抑郁症的患病情况,在固定的地区中每隔数年作一次流调,用统一的诊断标准进行测评,动态观察该类疾病患病率,或可有助于正确诊断。

            其四,对精神科门诊和医学心理咨询门诊的就诊患者作抽样复查,以了解在抑郁症诊断方面有否泛化倾向。以弥补门诊就诊时间短,医师难以深入、系统地询问病史和了解患者的更深层次背景的困难而造成抑郁症的诊断泛化。最后,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教育,对于抑郁症患者正确认识自身问题,正确寻求帮助途径是有重要意义的。


更多精神科医生原创抑郁症科普文章,欢迎扫码关注抑郁症公众号(yiyuzheng037),欢迎添加周医生个人微信zhoushaoyu036。讨论交流或更多服务推荐一个抑郁症病友家属社区,微信公众号搜索一路奔跑(dba120)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我是周绍宇,只想把快乐还给你!

                                 微信订阅号:yiyuzheng037         

分享到:


你可能还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常识录入:master    责任编辑:master 
  • 上一篇常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常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4006-4017 版权所有。本站是科普 抑郁症的表现抑郁症的治疗等精神科常识的网站。中华抑郁症网,只想把快乐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