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孤独、烦躁、焦虑、郁闷,甚至想自残、自杀。为此,心理医生提醒处于这种“亚健康”状态的人们——
警惕!抑郁症带来的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全球有1亿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自杀、自残率高达15%。由此可见,抑郁症已成为困扰人类的头号心理杀手。享誉世界的著名画家梵高、我国的著名诗人顾城、台湾作家三毛、香港影星张国荣等,都是因抑郁症没得到及时治疗而导致自残或自杀的。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
“抑郁”这个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相当普遍,近年来,在我国也频频使用。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紧张,身心的疲劳,生存状态的反差,理想的破灭,情感的失落,以及退休、失业、下岗等带来的巨大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精神抑郁。为此,他们通常通过痛哭、吵架、喝酒、外出旅游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据医生介绍,这只是一种抑郁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排解,极有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抑郁症的明显症状是:精神上感到郁闷、孤独、烦躁、自卑,躯体上有明显的不明原因的疼痛症状,甚至伴有自杀、自残等强烈失控行为,严重的会导致各种行为能力丧失。 在西方文献中,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学者曾将忧郁症归咎于“胆汁过多的毛病”。现代医学证实,任何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患上抑郁症。 据心理医生介绍,抑郁症有严格的症状学标准,必须经过专业医师的检查、评估才能确诊。大体上讲,如果持续至少2周有显著的情绪低落、悲伤、失望、兴趣下降、乐趣丧失、失眠、早醒、体重下降以及各种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很可能患上了抑郁症,应及时到医院就医。[NextPage]
偏见——患者的就医压力 家住市区的何女士近来经常感觉头晕、头疼、消化不良,颈椎及周身关节也常常困疼,情绪一直很低落。她数次到医院就医,药吃了不少,可症状丝毫没有减轻,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内科医生建议她去心理科试试,起初她非常生气——自己只是身体不舒服,和精神有什么关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还是走进了心理门诊,最终经诊断被确认为中度抑郁症。 针对类似何女士这样的患者存在的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心理门诊的张亭大夫。在采访的两个小时中,记者发现,虽然没见一个患者上门,但通过电话就诊的患者却一个接一个。张亭介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果得到有效的心理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治愈率可达80%。然而,多数人对抑郁症存有偏见,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病,从而给患者增加了更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这种压力导致许多患者讳疾忌医,许多患者只是通过电话咨询,不愿到医院就医,给医生诊断带来困难,治疗无从下手,延误了有效治疗时间。还有一些患者怕到门诊被熟人碰见,病情严重时来两次,后来便没了踪影。 对抑郁症的另一种偏见,是认为抑郁症仅仅是心理问题,只需给予患者心理劝慰,不必到医院接受药物治疗,这样也会耽误病情。据悉,抑郁症病人的自杀、自残风险很高,有近五分之一的抑郁症病人最终会死于自杀。而适时给予药物治疗,能够抑制患者的烦躁情绪,最大限度地降低自杀、自残的发生率。所以,正确认识抑郁症,不仅是患者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帮助身边的抑郁症患者早日走出阴影,让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需要全社会从客观、科学的角度正视抑郁症。
患者——我得了抑郁症?
38岁的赵刚(化名)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他因工作认真、积极敬业被领导重用,提升为中层主管。职务升高了,但他的情绪却越来越低落,经常产生自杀、逃跑的念头。为此,他多次提出辞职,给家庭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家人无奈将其送到医院,经诊断他患了抑郁症。认识他的人大为不解——性格开朗、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的他怎么能和抑郁症扯上瓜葛呢?赵刚本人也想不通——自己怎么能患上抑郁症? 赵刚最终还是辞职了。张亭说,赵刚的病因源于他的“完美主义”情绪,即过高地要求自己,也过高地要求别人。他无法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看不惯人际交往中一些人虚伪、逢场作戏的处世态度,想干一番大事业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心态使他与客户、同事渐渐产生了隔阂,进而感到大量的工作铺天盖地地向他压来。面对现实他无力改变,面对自己他更无法超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了怀疑,经常失眠、健忘,并常常感觉到领导对自己的不满和同事的讥讽,因此郁郁寡欢,无法自拔。这种“完美主义”抑郁症的患者,在患病人群中所占比例较高。 [NextPage] 此外,张亭告诉记者,以下几种人易引发抑郁症: 社会最底层和社会高层的人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前者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遇到家里突发变故,如疾病,灾难等,使他们陷入难以突破的困境中,威胁他们的基本生活,使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与宣泄;后者是所有的人生愿望基本实现,突然失去了人生目标,精神进入孤独空虚状态,不能有效调整心态。 升入高中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独立人格刚刚形成,不能正确面对成绩的起落。当遭到家长的责备、老师的冷落以及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时,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对前途失去信心。 离退休的老人和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最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他们忙碌了大半生,离退休后突然无所事事,子女成家立业,工作被后来者接替,成就感、优越感随之消失,感觉到生活灰暗,没有希望,性格怪僻,与人缺少交流,容易由长期的抑郁情绪发展成抑郁症。 另外,有家族抑郁症史的人患病几率比常人高出2到3倍;有其他疾病的人,如心脏病、糖尿病也会导致抑郁症。还有一种常常把喜、怒、哀、乐隐藏起来,表面上总是一副微笑面孔的人也容易患抑郁症,医学上称之为“隐蔽微笑型抑郁症”,这样的患者不仅会被家人忽视,连自己也往往都被蒙在鼓里。
怎样避免抑郁症
抑郁症的发生,通常都是由多个生理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造成的。如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其智力、记忆力、思维等功能一旦丧失或下降,将难以恢复。因此,抑郁症不仅是患者本人的苦恼,更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从而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得病后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但预防抑郁症,则需要人们自觉培养健康的心理。 张亭说,预防抑郁症,应首先从化解抑郁情绪入手。人生在世,谁都会碰到焦虑、失落、痛苦、抑郁等消极情绪,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多与朋友、亲人交流,选择适当的方式排解痛楚,释放压力。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避免抑郁症的侵袭。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长期在超负荷状态下生活,及时调整心态和调解心理变得愈来愈重要。由于竞争的残酷性在于把强者与弱者明确地划分出来,让弱者完全承受失败的打击,就极容易让人因自卑、自悲而产生抑郁情绪。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失利时找到合适的精神缓释渠道,是避免抑郁症的有效方法。[NextPage] 人非圣贤,不可能事事尽善尽美。因此,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正确定位,并尽量通过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工作的乐趣和生活的幸福,而不是仅仅把理想的实现与否作为人生的全部目的。 除了抑郁症患者个人要积极主动做好心态调整和及时就医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多地对心理疾病有所了解。一旦发现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有抑郁症症状,在给予病人情感帮助的同时,还应该主动、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从而形成社会性的心理预警防线,最大限度地控制抑郁症带来的麻烦和危害。
|
|
更多精神科医生原创抑郁症科普文章,欢迎扫码关注抑郁症公众号(yiyuzheng037),欢迎添加周医生个人微信zhoushaoyu036。讨论交流或更多服务推荐一个抑郁症病友家属社区,微信公众号搜索一路奔跑(dba120)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我是周绍宇,只想把快乐还给你!
你可能还对以下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