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测试 |
|
|
|
|
|||||
---|---|---|---|---|---|---|---|---|---|
热门栏目 |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
||||||||
热门专题 | |||||||||
|
|
|
|
|
1、抑郁障碍是否是一种疾病?
回答: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有:心情抑郁、失去兴趣和快乐感、容易疲乏、注意不集中、总想不高兴的事、思维和反应迟钝、自责自罪、工作学习和创造能力明显减退,严重时可以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另外也可以有“衰弱”性的躯体症状:如失眠早醒、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性欲减退、困倦乏力、头痛头晕等。诊断标准:如果病人具有上述大部分的症状,并且每天都有,持续2周以上,已经明显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应该高度怀疑抑郁障碍的可能性。
抑郁障碍有几种,如果抑郁与极度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交替出现,就称之为双相情感障碍(一相为抑郁;另一相为情感高涨或躁狂)。
2、有多少人得抑郁障碍?
回答:根据国际研究,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为5-10%,是一种常见病。调查表明,在一年中美国每7个成人中就有1人出现情绪障碍,巴西的比例为7%,在德国几乎为10%,在土耳其为4.2%。在美国,5%的9-17岁儿童发现患有抑郁障碍,而原以为这种疾病不会影响青少年。国内抑郁障碍90年代初的发病率是1.5%,低于国外,与中国人对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关,另外,国内95%以上的抑郁障碍病人从来没有得到过诊断和治疗。
3、目前,采取哪些手段治疗抑郁障碍?
回答:抑郁障碍的治疗方法很多,关键是及早进行充分的治疗。抑郁障碍的起因有所不同,可以是长期的社会心理高危因素,也可以是各种生物学因素。不能将抑郁障碍简单归结于个性不良或心理受了刺激,在严重的抑郁障碍中,生物和遗传因素占到50%以上。和一般人的想象不同,许多抑郁症病人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不都是受了刺激或性格古怪的人才会得抑郁障碍,许多很有才华和事业有成的人也会得抑郁障碍。抑郁障碍就象高血压、癌症和糖尿病,什么人都可能得。研究证实,抑郁障碍的发病与脑内5HT等神经传导介质改变有关。
抑郁障碍的治疗应当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过去对心理治疗强调比较多,但是,对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足。近年来,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抗抑郁药大量产生,在西方国家,药物已经成为治疗抑郁障碍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国际上,抑郁障碍症有标准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抑郁剂和心理干预措施,例如认知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大量研究证实,单独心理治疗或单独药物治疗,都不如同时使用两者的治疗效果好。
请记住:随着医学的发展,抑郁障碍症已经是一种完全可以治好的疾病,早期的充分治疗可以避免精神残疾和慢性化。抑郁障碍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4、针对抑郁障碍病人的具体情况,亲友该如何协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帮助?
回答:抑郁障碍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可以导致患者丧失工作学习能力,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抑郁障碍症状会反复发作、慢性化,造成精神残疾,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另外,抑郁障碍患者一半以上有自杀的想法,15-20%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自杀。所有自杀中的60%是抑郁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造成的。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障碍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尽管存在解决的办法,但大多数抑郁障碍患者没有获得适当的治疗。因此,如果发现亲人朋友患有抑郁障碍,应当高度重视,劝说病人及时到精神科进行检查,配合和接受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5、如何发现抑郁障碍的早期症状?
回答:通过交流了解病人的感受会有帮助,但实践比较难,病人常常不愿让人知道。抑郁障碍的早期表现:人变得不爱说话,自怨自艾,对别人说笑没有反应,落落寡合、情绪低落或不稳、睡眠不好,特别是早醒;可以自责自罪,容易疲乏,自信心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兴趣爱好减少,可以伴有身体不舒服,如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等,如果上述情况持续几周或逐渐加重,应当警惕抑郁障碍的可能。
6、为什么要求亲友把抑郁症病人当作正常人来对待?
回答: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001年是“世界精神卫生年”,今年精神卫生的主题是:“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这要求全社会对心理疾病患者消除偏见:人们身体生了病,去医院看病心安理得,但是心理有病就怕别人知道,家人也以此为耻,更不敢去看精神科医生,这本身就是一种偏见和落后的表现。目前成百万抑郁障碍患者遭受长期的痛苦和残疾,因为他们的病情未被发现或者常常得不到良好的治疗。这种情况的根源可以是病人不愿讲述自己的感受,害怕被别人歧视。“勇于关爱”就是要理解心理疾病患者。西方一些国家,精神卫生的教育比较普及,人们已经能够比较科学地看待心理疾病。人人都可能得心理疾病,全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宽容、理解和支持,提供必要的治疗条件, 让心理疾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社会上自尊地工作和生活。
7、如果发现抑郁障碍患者有了自杀倾向,亲友该怎么办?
回答:要及时向精神科医生求助,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常常可以避免发生可怕的后果。病人有明显的自杀倾向时,光靠心理安慰和劝说是不够的,积极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你可能还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学龄前儿童打鼾可能是抑郁障 抑郁障碍 北京地区有30余万人正在受着 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抑郁障碍的鉴别诊断法 抑郁障碍的治疗法(一) 医学抑郁障碍的重要性 抑郁障碍病理机制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