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表现症状和治疗方法
热门测试
热门栏目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热门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 抑郁症网 >> 抑郁症科普大全 >> 抑郁症原因 >> 正文
【原创】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作者:汪健健 李…    常识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15           ★★★   【字体:

 

    最近医护人员猝死的消息接连报道,3月4日凌晨2时,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麻醉科26岁女医生蓉英,在夜班后不幸猝死,而就在3月2日17时,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医生闫润栀,在持续1小时胸外按压抢救患者后去世,年仅28岁。医务人员为何会猝死?医护工作人员长期面对高负荷的临床工作以及不定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健康状况颇为担忧。加之,作为医护工作人员,其工作特点是经常值夜班、熬夜工作,由此导致的被动睡眠不足与睡眠剥夺问题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状态。

 

您是否存在睡眠剥夺?

 

每个人的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我们对睡眠的需求,在不同的年龄段对睡眠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小孩、婴幼儿、儿童睡眠时间比较长,要十几个小时,甚至要二十几个小时,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在7-8个小时是合适的,随着年龄增加,睡眠时间就逐渐缩短,到了老年阶段有的就变成5-6个小时甚至更少。所以,俗语说“年轻时睡不醒,老年后醒着不睡”。

请看下表:

qingkan

睡眠剥夺很好理解,就是“不让您睡”,平常需要睡8小时的您,仅仅只能睡6小时,4小时,1小时,甚至不到一刻钟。按照被剥夺的程度分为完全剥夺与部分剥夺。完全剥夺就是完全不让一个人睡眠,在人群中少见,以前作为一种酷刑用于刑事逼供。部分剥夺又称睡眠断裂,指人在睡眠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觉醒。睡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频繁的觉醒可减缓或终止睡眠的运行,睡眠剥夺常见于夜班族,比如之前提到的医护人员。


睡眠剥夺效应


睡眠剥夺它可以是慢性的,也可以是急性的。长期完全不睡觉对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实验室动物被长期剥夺睡眠通常会死亡。慢性的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疲劳白天昏昏欲睡、反应迟钝、体重增加或减轻,它还对大脑功能有一定影响,比如导致白天的警觉水平降低,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精神错乱等症状。在一项知觉动作练习训练 perceptual motor task)中,学生在学习并成功掌握该技能后,要求十二小时后进行技能考核。在学习到考核期间,补充过睡眠的学习人员,和睡眠被剥夺(一直醒着,不准睡觉)的人相比,前者考核成绩更好。


睡眠剥夺导致的警觉性降低和注意力不集中对于驾驶和航空领域的影响是致命的。在澳大利亚的高速公路上,约30%的事故死亡率是由于司机在单调的长途驾驶中睡着所致。据估计,在美国疲劳驾驶也引起了约20%的交通事故率。“休息,我需要的就是休息。”东方航空的机长詹姆斯Ÿ里夫在19749月的早上对指挥塔说——30分钟后他驾驶的客机在低空坠毁,机组人员和68名乘客全部遇难。

长期的睡眠剥夺与不足可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比如会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动而这些细胞是用来对抗病毒感染和癌症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每天睡7-8小时的人比长期被剥夺睡眠的人长寿。当身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后,我们一般需要睡得更多,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活力。因此,如果你患重感冒了,你需要好好睡上一大觉。长期缺乏睡眠还会改变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荷尔蒙功能,使人过早衰老,并导致肥胖、高血压和记忆受损等情况。

睡眠被剥夺之后有可能出现睡眠增加的现象,这种情况称为反跳。反跳现象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有时会耽误一段时间的睡眠,次日睡觉时睡得更深时间也更长,无形中将失去的睡眠又弥补了回来。所以,如果有时睡眠不好,夜间醒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入睡,不需要为此而过分担心。在接下来的睡眠中,通过反跳形式,不知不觉就补回来了。但是,大可不必因担心失眠对身体的影响,早晨清醒后仍然不起来,继续昏睡,或许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编者建议,如果因工作或学习耽误了睡眠,那就在周末允许自己睡到自然醒便好,而不是在周末要睡上一整天来弥补睡眠。那样反而适得其反。


所以,对待我们的睡眠,顺其自然便好。倘若能睡得安稳,睡得舒爽,第二天能恢复精力就很好。不要以工作学业的理由来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没有什么事儿值得你通宵达旦来透支健康。认为睡觉是浪费时间,我并不反对,前提是你找到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儿来做。如果没有的话,那也请你数绵羊,乖乖入睡吧,这样,相信明天会有更美好的“事茬儿”,等着你用饱满的热情与精神去面对!


321日是世界“睡眠日”,我们团队将会在长沙举行现场免费睡眠咨询活动,人员有限,先报到者先得哦!敬请关注“心康乐”微信公众号,关注我们的活动!


作者:

汪健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 主管护师

李卫晖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 副教授


作者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心康乐”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心康乐微信公众号(cs_xkl),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创立,提供专业的心理疾病知识。

欢迎专业人士投稿至邮件:xinkangle@yeah.net 谢谢!


更多精神科医生原创抑郁症科普文章,欢迎扫码关注抑郁症公众号(yiyuzheng037),欢迎添加周医生个人微信zhoushaoyu036。讨论交流或更多服务推荐一个抑郁症病友家属社区,微信公众号搜索一路奔跑(dba120)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我是周绍宇,只想把快乐还给你!

                                 微信订阅号:yiyuzheng037         

分享到:


你可能还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常识录入:master    责任编辑:master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常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4006-4017 版权所有。本站是科普 抑郁症的表现抑郁症的治疗等精神科常识的网站。中华抑郁症网,只想把快乐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