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表现症状和治疗方法
热门测试
热门栏目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热门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 抑郁症网 >> 抑郁症科普大全 >> 抑郁症原因 >> 正文
30%的糖尿病孩子有抑郁症
作者:未知    常识来源:南京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4             ★★★   【字体:

  病例“大胃王”吃出糖尿病(如何治疗糖尿病)

  13岁的强强(化名)在昨天的夏令营上非常引人注目,因为他比一般小朋友胖了很多。强强的妈妈说:“他最胖的时候有118公斤,现在减肥后控制了,不过还有95公斤。”身高1.5米的强强与如此重的体重很不相称。妈妈无奈地告诉记者,强强的糖尿病完全是吃出来的。“他的胃口太好了,4岁时就能把3碗米饭、2碗菜一扫而空,正因为这样,他一年能长几十斤,我不得不在他3岁时就开始控制他的饮食,但是没用,不给他吃他就饿得受不了。”因为太胖,强强也不爱运动,体重增长得更快。去年12月,强强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检查发现患有Ⅱ型糖尿病。经过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超教授的治疗,如今强强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昨天,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举办的青少年糖尿病免费夏令营上,30名糖尿病患儿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如何在身患糖尿病的同时健康成长。专家指出,由于承受能力有限,糖尿病患儿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家长帮助控制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儿童Ⅱ型糖尿病患者大增

  据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超教授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几乎每10年就翻一番,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绝大多数是Ⅰ型糖尿病,治疗上终身依赖胰岛素。但是近年来,随着“小胖墩”持续增加,受生活方式、环境污染、学习压力等因素影响,儿童出现“成人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的几率上升幅度十分明显。之所以儿童Ⅱ型糖尿病患者大增,专家认为:“肥胖儿童增加,造成患糖尿病的几率也增加。现在的儿童营养过剩,快餐吃得多,又经常使用电脑、看电视、长时间用电话聊天等,运动量不足,都可能造成肥胖症(如何治疗肥胖症)。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孩子得病的几率也非常高。”

  糖尿病孩子更容易抑郁

  刘超教授指出,儿童糖尿病由于发病早、并发症多,给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患者的健康带来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而且会给小患者们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就业带来沉重的压力。刘超教授指出,由于小孩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知道患上糖尿病后,很多孩子会出现愤怒、抑郁、闷闷不乐等情绪问题,国外也有调查证明,30%的糖尿病孩子有抑郁症。

  控制饮食是第一关键

  刘超教授表示,孩子得了糖尿病,无论是Ⅰ型还是Ⅱ型,饮食是治疗的一个关键。所以他建议儿童、青少年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减少油、荤、甜类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粗粮、谷类食物。“父母应该控制孩子进食的分量,严格控制甜食。最好是全家吃同样的食物,不要让其他孩子吃甜食,而患病的却不能吃,这会引起不必要的争吵。”

  另外,糖尿病孩子平时要多运动,培养多样的兴趣,“小胖墩”们要加紧减肥。“一些家长在患病孩子上小学后,非常紧张,担心孩子在学校乱吃东西,甚至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其实,糖尿病儿童可以参加各类活动,包括体育活动,但必须有人督导他,调整生活习惯以适应活动量。运动量增加,病人血糖会降低,当天可能得减少胰岛素注射量,或多吃一点食物。”还有,父母最好不要给青少年太大压力,对于那些生活在压力中的孩子,家长、医护人员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刘超还提醒说,家长一旦发现儿童、青少年出现不明原因的口渴、消瘦、胃口不适等症状,最好及时带他们去医院检查,尽早排除糖尿病隐患。通讯员陈步伟记者华琳月

  儿童合理摄取各种营养素原则

  每天饮食中各种营养素的比例要呈宝塔状——— 谷类食物居塔底层,每天应吃300 500克。

  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分别吃400 500克、100 200克。

  鱼、禽、肉、蛋等动物蛋白位于第三层,每天应吃125 200克。

  奶类和豆类食品位于第四层,每天应分别吃100克和50克。 第五层塔尖是油脂,每天不超过25克。

 


更多精神科医生原创抑郁症科普文章,欢迎扫码关注抑郁症公众号(yiyuzheng037),欢迎添加周医生个人微信zhoushaoyu036。讨论交流或更多服务推荐一个抑郁症病友家属社区,微信公众号搜索一路奔跑(dba120)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我是周绍宇,只想把快乐还给你!

                                 微信订阅号:yiyuzheng037         

分享到:


你可能还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常识录入:master    责任编辑:master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常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4006-4017 版权所有。本站是科普 抑郁症的表现抑郁症的治疗等精神科常识的网站。中华抑郁症网,只想把快乐还给你!